“长江沿岸应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副总经理丁士启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专访表示,国家应尽快出台针对长江沿岸经济活动的负面清单,保障沿岸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这一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项历史任务。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规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除在建项目外,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布局新建重化工园区,严控在中上游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
“这一规划得到了有效实施,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有关部门未及时出台实施措施、可实施性指南,导致有些地方在执行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刀切的问题”。
丁士启告诉记者,有的地方将严禁新建项目的地理范围从1公里范围拓展到5公里乃至更远;有的地方对于临江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或不批准或拖而不办;有的地方已修建了大面积标准化厂房,可供机械加工等行业租赁使用,也不予批准。
在他看来,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动脉。国家应鼓励沿岸企业在符合排放标准、控制排放总量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升级,全力以赴深挖潜力,进一步增加产品产能,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等级。
“基于此,我建议国家能够制定长江临岸绿色发展实施细则,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细化长江临岸环境负面清单管理措施,不管是新建项目还是技改项目,凡没有列入的即同意,不能一刀切。对环保指标依法按规执行,加强监督。推动企业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丁士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