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以来,宿州市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整治,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大力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新造林4.6万亩,占省下达任务量的65.7%。
各县区因地制宜抓好绿化提升。与林业扶贫紧密结合。泗县在丁湖镇、大路口乡、屏山镇每个乡镇新建1个600亩薄壳山核桃产业基地,在33个贫困村每个村发展100亩扶贫林基地;埇桥区在55个贫困村每个村流转200亩土地发展扶贫林;灵璧县在24个贫困村发展100亩薄壳山核桃产业育苗基地;全面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务工,推动林业精准扶贫。充分利用乡村宜林空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四旁”隙地空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围村林、庭院林和环村林带等,栽植经果林及绿化苗木。萧县计划对全县257个行政村1500个自然村,利用3年的时间,持续开展“农村整村绿化提升”活动,2018年已整村绿化实施87个行政村,今年还将对42个自然村、22个乡镇建成区实施绿化提升。与农村环境整治融合。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整治,引入林业科学技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科学合理利用农村拆除的旱厕、鸡鸭猪等家禽牲畜棚区域,栽植枣树、石榴树等经果林,在农村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果园、小花园等,彻底改善农村生活面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在造林经费投入上实行分类施策,通过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盘活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泗县在发展扶贫林基地、薄壳山核桃产业基地建设中土地流转费用由县财政全额承担;在发展新汴河、彩虹大道延伸线等处造林绿化中充分发挥县城投、中冶、交投、农投、虹乡等5家融资公司的优势,按职能承担土地流转费用,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在其他重点造林工程上,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激发林业工作活力。
加强督查,强化调度。市及县级政府将林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造林绿化工作定期调度机制,成立督查指导组,在植树造林关键时期,分片包干定期深入到重点造林地块,开展督查检查指导,加压推进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