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传真  → 时事传真
南陵县: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浏览次数:596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8日  【字号

开展技能培训,推进技能脱贫全覆盖;加强产业扶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设立专项扶贫基金,“一事一议”精准帮扶……近年来,安徽省南陵县在脱贫攻坚中将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授之以渔 盲人夫妻开了家理疗店

在南陵县三里镇峨岭街道上,有一家叫做童氏理疗的按摩店。店内有两张按摩床,一位戴着墨镜的按摩师神情专注,正在给顾客推拿。

“你这是腰肌劳损,平时要少负重。”按摩师边按边说。

按摩师叫童亦强,家住三里镇凤凰村。2017年,他和同样是盲人的妻子陶爱花开了这家店,经营起属于自己的事业。

“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政府的帮助!”回想过去,童亦强感慨万千。没开这家店以前,他和妻子都是视力一级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8岁的女儿,全家靠吃低保维持生活。2014年,童亦强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三里镇扶贫驻村工作组了解到童亦强一家的实际情况,针对夫妻俩都是盲人的特点,打算组织他们学习推拿按摩技术。

“县帮扶单位出资4500元作为学费,将他们送到县中医院推拿按摩处培训。同时,工作组还替他们联系了一位师傅,手把手地教。”童亦强的帮扶责任人钱阳明介绍,经过培训学习后,夫妇二人通过了初级保健按摩师的职业培训,具备执业资质。

2017年,工作组帮童亦强夫妇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并替他们在镇上找到一间门面。在各方帮助下,夫妻俩开了这家盲人按摩店,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当年,童亦强便顺利脱贫。

“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不成问题!”对现在的生活,童亦强非常满意。

南陵县扶贫办主任刘作胜介绍,为增强技能脱贫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南陵县依据贫困劳动者的培训就业意愿,推出适销对路的劳动技能培训专业,着力打造“以师带徒”技能脱贫培训新模式,目前,该县已打造43个就业扶贫基地,开发就业岗位643个,吸纳408名贫困劳动者到岗就业,实现了贫困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和稳定增收。

产业扶持 单亲母亲凭双手致富

家发镇滨玉村大山农民合作社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大棚内种植的小青菜长势喜人,郭兰英正在指导菜农收割。

“现在小青菜的价格很好,市场价2块钱一斤。一个棚一茬的产量至少有三千斤。”谈到收成,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村妇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郭兰英在基地有两个自己的蔬菜大棚,种的有小青菜、马铃薯、苋菜等。今年行情不错,两个大棚已经给她带来一万元的收入。

如今的郭兰英,自己在镇上开了家蔬菜店,同时还入股合作社,成了管理人员,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几年前,故事却不是这样的。

郭兰英曾经有个美满的家庭。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中一个上高中,丈夫农闲时在外跑货物运输,家里还有十亩地,一年下来毛收入四五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外出运货途中,她的丈夫罹难。

“家里的天一下子塌了。”回想往事,郭兰英陷入了沉默。

老人需要照顾,孩子还要上学,生活的重担落在了这个普通的农村女人肩上。她悄悄藏起了悲伤,自己一边照顾父母孩子,一边外出打零工。

“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五份钟点工,早上6点出门,晚上10点回来,中午还要给孩子们烧饭。”就这样,一个月也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

2014年,郭兰英全家被纳入低保。当时,她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尚未就业,小女儿刚上大学,家庭支出巨大,仅靠打工和十亩地的收入难以负担。当年,郭兰英被评为贫困户。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郭兰英一家的生活慢慢稳定下来。但郭兰英不想就此止步,她想通过劳动致富。

2014年,滨玉村依托“一村一品”规划,联合大山农民合作社,建设了一个占地100亩、拥有64个简易大棚和1个连栋大棚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这里也是村扶贫创业就业基地,我们鼓励贫困户到基地从事租赁大棚自种自销、打工就业、代种代养,恢复贫困户的‘造血’能力,让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家发镇副镇长王芳说。

基地建成后,郭兰英主动找到村里,申请租赁大棚自种自销。村里按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租给她两个大棚,合作社免费提供良种、病虫害防治、培育灌溉等全面技术支持。村里还给她申请了3万元的自种自养小额贷款,解决了她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除了每年3400元的租金,基本不花钱。设备都是合作社提供,我只管施肥浇水,卖菜的钱都是自己的!”郭兰英介绍,除了卖菜的收入,还有土地入股、农业综合补贴、自种自养将补等各种补助,一年收入三万多元。2018年,她又与合作社合作,开启了稻田养鸭项目……

2017年脱贫后,郭兰英主动找到村里,申请退出低保。“我家的日子好起来了,低保应该给更需要的人。”

“一事一议” 扶贫资金给最需要帮助的人

“保障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是我县脱贫攻坚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刘作胜说。

据悉,南陵县针对健康脱贫政策享受对象的局限性,在全面落实代缴新农合、大病保险、商业保险等健康脱贫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牢政策补丁,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脱贫后不返贫。

为此,南陵县出台了《关于巩固提升扶贫成果防范返贫的实施意见(试行)》(下称《实施意见》),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确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脱贫或脱贫后可能返贫的在享受既有政策后,再享受困难救助政策。2018年,全县累计补助211户90万元。

《实施意见》补充规定中指出,将整合卫计、民政、保险等部门相关政策,以“一事一议”的方式,精准解决已脱贫户因家庭变故或因病等原因可能出现的返贫问题。同时,南陵县还充分利用社会扶贫资金,加大对“边缘户”的帮扶力度。

滨玉村的3岁女童昂韵涵,出生时两次听力检查不过关,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听障。为了让孩子早治疗早康复,家人在她6个月的时候购买了进口的人工耳蜗。购买耳蜗和先期的治疗费,经过报销后还需自费11万元。

“家里的收入都靠孩她爸在外开货车,我在家里照看两个孩子。”昂韵涵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家不是贫困户,但高昂的费用依然让全家压力很重。

当地村干部将昂韵涵的情况上报至镇里,为她申请社会扶贫资金救助。家发镇相关职能部门对各村上报需要救助的家庭,逐户入户进行复核。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根据复核结果,研究给予救助。同时,依据各村人口数,经济状况,给予一定备用资金,用于救急帮困。最后,镇村对给予救助的家庭和救助金额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最终,昂韵涵一家获得了2万元的社会扶贫资金救助。

“活用社会扶贫资金,通过‘一事一议’机制,‘靶向治疗’贫困户、边缘户出现的‘个性’问题和重点难题,达到纾难解困的目的。” 刘作胜介绍, 2018年南陵县社会扶贫资金达109.4万元,精准帮扶1300余户。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0551-65693435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