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威胁着全国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作为联防联控第一线、疫情防控主战场的基层社区,经历着最大的治理考验。红色联盟、五架马车、科技抗疫、群策群力……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党委坚持把疫情期间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做法转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巩固深化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工作成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凝聚合力: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打响以来,辖区39家红色联盟单位党组织、13家物业企业党组织,1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近千名社区志愿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行动,广大基层党员不论年龄、不分性别,最大限度地在疫情中践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在社区防“疫”一线,电话女哨兵、娘子军、密接突击队、送菜小分队…..他们用责任与担当演绎一曲高亢激昂的抗“疫”之歌,涌现出了夫妻档、母子连心共抗疫情等一批忘我工作守护家园的最美画面;122余名市直、区直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47个“社区党员+市区党员”的包保小分队,在各个卡点严防死守、连续奋战至4月3日……他们勇于担当、共抗疫情,使基层党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形成了一批基层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群策群力:“五架马车”筑牢人民防线
面对疫情,芙蓉社区第一时间响应区防控应急指挥部工作要求,发出红色动员令,党员干部挺在一线,广大群众自守家园,筑牢人民防线。对社区47个小区(含公寓)、7栋商务楼宇,3个园区,2个商业综合体实行全包片网格化防控管理,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调度的联防联控机制。组成由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党员志愿者组成的"五架马车",实行网格化防控机制,门岗值守、公共卫生、消毒查杀……辖区内各小区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市民街长、小区楼栋长等多支社会治理力量主动参与到群防群控队伍中来;针对老旧小区的疫情防控,继续深化“党建+社居+物业+”社会治理模式,发动网格员、楼栋长、党小组长、市民街长组建“党员巡逻队”,每日进行不间断例行巡查,及时劝导解散聚众人员,对出门不戴口罩、随地吐痰、乱扔口罩和垃圾的人进行防病毒知识宣传和告诫。
疫情期间,居民自发为社区捐赠口罩6700只,200瓶酒精、165瓶消毒液。辖区千余名党员纷纷踊跃捐款,仅两天时间捐款总额近18万元。坚固的人民防线确保了防疫力量不减弱、防控物资不短缺、民生保障不断档。近年来,芙蓉社区直面群众需求,实施老旧小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精品道路、精品街区等一批让群众得实惠的民生项目,赢得了民心与民意.“只有平日对居民真切需求的有求必应才能换来关键时刻群众的一呼百应。”芙蓉社区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硬核力量:“无人机+智能小程序”助战疫情
面对疫情,除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外,在抗疫战场上,无人机、智能小程序……科学的“硬核力量”不断显现,成为阻击疫情有力的武器。疫情期间,为扩大商圈、园区消毒的范围和覆盖面,芙蓉社区请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无人机团队,对大学城商业中心、东湖高新楼宇等面积较大,商家集中的区域进行日常消毒,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扩充社区疫情防控的力量。为便于及时掌握市外返(来)肥人员信息,并督促他们按照规定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芙蓉社区委仅用一天时间即推出小程序并在辖区全面推广使用,大大缓解了企业复工返程高峰期间人工登记的压力,还为后续数据汇总提供了支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作为社区更应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社会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本文作者系合肥市经开区宣传部部长 李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