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传真  → 时事传真
池州:科学防控筑牢长江“堤防”
浏览次数:2418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5日  【字号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7月14日8时,长江池口站水位16.89米,长江大通站水位16.19米,均已超警戒水位,防汛形势严峻。
守护长江安全,大堤是重要的“防洪城墙”。连日来,池州市多次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和各相关部门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水利工程科学调度、堤防巡查防守,全力做好长江流域防汛减灾工作。7月13日早上,记者在长江大堤秋江街道段看到,因为防汛抗洪需要,进入大堤的路段已经封路,禁止所有社会车辆停放,抗洪抢险车辆需凭通行证通行。大堤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运输土方,施工机械也正在抓紧加固堤坝,每间隔500米至1000米,就能看到临时搭建的蓝色防汛哨棚,带着红袖章的村民10人一排在巡堤查险,现场工作紧张有序。   
“超过警戒水位,就必须严防死守,丝毫不能有侥幸心理。大堤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极易出现险情,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确保险情能及早发现,尽早处置。”行走在长江大堤上,听着老水利专家汪红兵的介绍,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贵池区秋江街道防汛指挥所的科学防控理念。他们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薄弱环节,不断提升科学防御的能力。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建一处‘养水盆’。”汪红兵是贵池区秋江街道水利站站长,每年的汛期都在堤坝上度过,30多年的巡堤经验,让他成了大家伙心中最信得过的专家。只见在大堤的背水坡处,初具雏形的工程远远看上去形似一个巨大的“脸盆”。“等‘盆’做好了就往里面注水,我们形象地称它为‘养水盆’。”汪红兵告诉记者,因为该段大堤附近有一处上世纪70年代建的老排灌站,排涝能力有限,如果长江水位继续上涨,大堤压力过大,就可能出现险情。指挥所决定防患于未然,提前在这里建一个“养水盆”。   
“‘养水盆’不仅可以在出现管涌时,减轻流沙对堤坝造成的破坏,还能让长江大堤所受的内外水压保持平衡,有效地减缓堤内水压对堤坝造成的损坏。”汪红兵说,面对复杂多变的防汛形势,我们更需要科学的防御手段。   
长江大堤是洪水的第一道防线,犹如抵御外敌入侵的“城墙”,把洪水隔离在安全距离之外,而大堤上的巡查员就是第一道防线上的“哨兵”。   
“6日以来,街道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堤就位、值班值守。各堤段民工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巡堤查险累计1300余次。(下转2版) (上接1版)一旦发现问题与险情,第一时间报告处理,确保堤防度汛安全。”秋江街道防汛指挥所相关负责人韩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安排65名街道机关干部上堤24小时指导防汛救灾工作,辖区内9800多米的长江大堤上,建起了10个防汛棚,200多人日夜守护。   
“长江堤坝上每公里安排20人24小时值守,为确保不留死角,巡查时10人站成一排走。”正在大堤上巡逻的秋江街道民生村妇女主任陈杏莲告诉记者,巡堤是个苦活,更是精细活。为此村里提前对巡堤的村民进行培训,并在每组都配了经验丰富的党员。  
“你看,堤坝上插着小红旗的地方,就是我们之前排查出来的隐患点。”陈杏莲指着堤坝上星星点点的小红旗告诉记者,有了醒目的标记,就可以对容易出险的地方实行重点巡查。   
“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险情。我们一定会做到不留死角,不放过蛛丝马迹,守护长江大堤安全。”韩冰说,守堤,就是保卫家园,他们已经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市防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我市长江流域的防汛形势,我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实时监控分析雨情水情汛情,及时发布雨情水情预警,发挥好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强化长江干堤和支流堤防巡查防守,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