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传真  → 时事传真
安徽将实施“五大森林行动” 全面建立基层护林体系
浏览次数:1324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6日  【字号
8月5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就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有关情况进行解读,并回答媒体提问。记者会上获悉,到2025年,安徽省林长制组织体系和目标责任体系更加完善,森林覆盖率超过31%,森林蓄积量达到2.9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超过53%,林业总产值超过7000亿元,初步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安徽省将实施“五大森林行动” 

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上》(简称《意见》)。齐新介绍,根据《意见》,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安徽省将实施“五大森林行动”。 
 实施平安森林行动,提升管护能力,全面建立基层护林体系,健全森林防火监测网络,建立全省森林资源“一张图”,完善森林保险制度;实施健康森林行动,安徽省将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立“天地空”一体、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疫情监测网络,实施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黄山松靶向防控、美国白蛾围歼清剿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工程;实施碳汇森林行动,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建立林业碳汇基金;实施金银森林行动,推动林业产业集聚发展,健全用绿、活绿机制,支持林业企业上市挂牌,加快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建设;实施活力森林行动,则将引导林权有序流转,完善承包林地“三权分置”和林地经营权证制度。 
安徽省还将把林长制纳入党委和政府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对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奖励。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破坏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黄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在编制 

《意见》中提到要“创建黄山国家公园,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安徽省在创建国家公园工作方面进展情况如何? 齐新介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方案》,结合安徽省实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实施方案,确定到2025年建成一处国家公园,到2035年再建成一处国家公园。 
齐新会上表示,针对创建黄山国家公园,经省政府同意,目前已成立“安徽省黄山国家公园创建领导小组”,省林业局委托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创建黄山国家公园实施方案》,已于4月下旬报省政府审查。 
“黄山国家公园已开启前期调查,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当中。”齐新说,5月中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北经管学院等机构的12位专家赴黄山和池州市开展综合科考和社会影响评价调查,现已形成初步成果。目前,已委托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制《黄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到2025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科技兴林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林长制改革以来,科技创新和“一林一技”科技服务得到了明显加强。记者了解到,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中,林业科技创新还将有一系列突破。 
齐新表示,首先要提升林业科技治理效果。采取“定向委托”“竞争赛马”等方式,加强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提质增效、地带性树种选育、林下复合经营。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加快提升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推进马尾松、黄山松抗性品种研发,创新多功能复合综合防治技术。 
其次,提升林业科技管理水平。开展林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启动实施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战略研究与林长制改革综合效益研究、重大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等关键技术攻关,有序推进北斗等空间信息系统在林业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广,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林长科技园区。 
此外,还将注重科技人才培育。探索建立“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层林长、林业职工培训,开展林业乡土专家评审和认定,建设一批高水平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力争到2025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