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坚持把改厕这件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民生大事”来办,真改实改、应改尽改,改出了群众幸福感,改出了高品质生活。2020年,桐城市实际改厕5600户,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不仅“求数量”,更要“求质量”
“政策真是好,水冲式厕所干净又卫生,屋里屋外再也闻不到异味了。”桐城市黄甲镇水岭村横排组村民吴方兵高兴地说。借助农村改厕好政策,他主动将自家旱厕拆除重建,目前按照要求已完成三格式化粪池改厕工作。
近年来,桐城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始终以高站位强力推进,领导干部包村,机关干部包户,确保农村改厕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合力全面推进。“我们将涉及改厕任务的中心村庄3个村民组召开村民说事会,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同时向村民讲解政府对于农村改厕的利好政策,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让更多村民支持改厕、参与改厕。”水岭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曹建平介绍道。
桐城市在推进农村改厕过程中,始终坚持工程化、标准化思维,以《农村户厕卫生规范》《农村户厕改造不同模式技术要点》等为技术指引,不断加大施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和后续管理,做到工程化设计、工程化施工、工程化验收、工程化运行。今年计划改造3000余户,目前已完成1950户,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质量过硬。
不仅“改掉味”,更要“改到位”
“两块砖、一个坑,又臭又脏”,这曾是桐城市广大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2019年以来,桐城市在户厕改造中,采用“水冲式卫生厕所+装配式三格玻璃钢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全市全面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工作。同时,不断完善完善改厕后续管护办法,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机制。
桐城市积极鼓励农户积极探索粪污肥料实用技术,推广堆肥和有机肥生产、污水无动力处理、沼气发酵等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方式,将抽出的粪便及时堆肥还田、变废为宝。同时,积极构建农户自行清掏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粪渣粪液清掏处置体系,初步建立起企业让利、农户合理负担、村级量力支持、财政适当补助的市场化管护模式,确保农村改厕“建起来、用起来、管起来”。
在推行“农改厕”工作中,桐城市将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统筹考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户一策,并探索建立健全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实现“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能利用”的目标,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全市改厕农户满意度达95%以上。(潘月琴 方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