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传真  → 时事传真
安徽将重点保护五类文化遗产 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
浏览次数:4750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3日  【字号
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未来,这五类文化遗产将被重点保护。9月2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安徽省正在酝酿“十四五”时期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划。

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 

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规划,“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积极构建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传承体系,构建能够完整体现“徽风皖韵”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系统性的保护网络。在加强普查认定的同时,实施挂牌保护,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应保尽保”。保护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坚决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统筹保护历史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和传统社会网络,延续城市人文环境和生活场景,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将保护工作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对居住型、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不得违背群众意愿搬空原住民进行商业、旅游开发。强化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细化管理,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持续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宜居性。 

 注重古城、古镇、古村等资源 

按照要求,安徽省将重点保护传承弘扬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鼓励各地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中充分挖掘古河道、古驿道、近代铁路线等“线性”资源,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网。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中,注重延展历史文化时间轴,系统梳理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脉络,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加强古城、古镇、古村等资源挖掘,持续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机制,分类做好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点、工业遗产等保护利用,突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利用方案,细化保护、修缮、维修、改善、整治等分类措施。 
根据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色,统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山水环境;加强历史城区整体保护,完善历史街巷保护体系,重延续传统街巷肌理;加强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加强皖北、皖南、皖中、沿江、皖西等不同区域传统建筑风貌要素的挖掘与保护传承,加强历史建筑、文物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集中地段的整体风貌保护,在景观风貌塑造过程中,要注重延续历史建筑、文物建筑等的历史标识性作用。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