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长寿  → 健康长寿
灭小蚊子 筑大健康
浏览次数:15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字号
    世界上杀死人类最多的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你可能会猜:鲨鱼?狮子?毒蛇?鳄鱼?
   都不是,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真正的头号杀手,是你我都见过、拍过的小东西——蚊子。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蚊子每年通过传播疾病,间接导致70多万人死亡。
   小小蚊子,杀伤力竟如此之大。
   今年夏天,蚊子成了不少居民操心的大事。清理瓶瓶罐罐的积水,打扫犄角旮旯的卫生死角,精准喷洒药物……许多地方都在下大力气创建“无蚊场所”。这场灭蚊行动,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良好的环境,是健康最坚实的根基。把环境治理好,是健康中国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
   健康环境,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感可知的生活日常。清晨能否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的水是否洁净安全?农产品农药残留是否达标?这些寻常的关切,承载着群众最现实的健康诉求。这些年来,各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正是送给公众最好的礼物。可以说,健康中国建设,环境好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正让健康环境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近段时间,多地的天气都呈现出两个关键词,一是“干旱”,二是“暴雨”。两种迥异的状态,恰恰指向同一现象:极端天气。它本身就对公众健康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中暑、溺水、传染病风险都在增加。不仅如此,它给蚊子等病媒生物创造了绝佳的温床——气温升高、积水增多,蚊子就繁殖得更快、活动范围更广。疾控部门早已发出警示,夏季蚊虫活跃期,部分南方省份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本土疫情的风险上升。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显然不够用了。蚊子问题虽小,但它提醒我们:要守护好14亿多人的健康,必须把环境、气候和健康看成一个整体,打好协同战。
   打好这场协同战,首先需要各方拧成一股绳。环境好不好,健康有没有保障,牵涉到环保、卫生、气象、水利、城建等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实现气象预警、环境监测、疾病防控等信息及时共享,联合研判风险,同步开展行动。各部门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才能真正形成合力,高效应对复杂的环境健康挑战。
   打好这场协同战,科技是关键支撑。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威胁,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极端天气到底对健康有多大影响?气候变暖会让传染病怎么变化?蚊子等病媒生物的活动规律有哪些变化?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比如,更精准地预测哪些地方容易积水生蚊,更早地发现传染病传播的苗头。让科技帮我们看得更远、更准,才能让防控措施跑在风险前面,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
   打好这场协同战,更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比如,“无蚊场所”不是单靠政府喷药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每个人的切实行动:随手倒掉一盆积水,积极参与社区的卫生大扫除,主动学习了解防蚊防病的知识并做好防护,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是守护环境健康的一分子,只有当政府、社会、个人都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织就一张细密牢固的全民健康防护网。
   健康中国建设,根基扎在环境里,力量源于齐治理,未来成于共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环境做起,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共同筑牢健康防线吧!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