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新闻  → 安徽新闻
淮南市积极探索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新路径
浏览次数:11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字号

    近年来,淮南市多措并举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昔日“生态伤疤”逐步重现生态活力。目前,全市废弃无主由政府履行治理义务图斑已销账出库153个(总面积676.03公顷),图斑销账出库率53.49%(面积治理率59.16%),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实施《淮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依托“两廊四带多核”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对废弃矿山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规划,严格遵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县区政府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主体责任。

    精准分类施策。正确处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之间的关系,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一矿一策,充分发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避免过多人工干预,确保生态系统在自然演替的规律下顺利进行。

    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拓宽生态修复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联合滁州市成功申报安徽淮河生态廊道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约1.3亿元。潘集区泥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八公山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狮子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均被纳入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共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0.69亿元。

    落实过程监管。结合淮河廊道废弃矿山示范工程实施,我市委托技术单位成立专班,对各项工程进行巡查监测,目前已完成正射影像调查5期、现场巡查6轮,建立现场发现问题交办、整改情况复核的闭环监管机制,每月形成工作简报调度推进,加强修复工作全流程监管,确保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