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伤肿瘤细胞却也可能误伤免疫系统。在肿瘤治疗中,“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一道全球难题。 纳米药物递送、人工智能自适应调整、光纤定位脑肿瘤……今年以来,我国临床医疗一线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让肿瘤患者有更小的治疗痛苦、更低的毒副损伤、更高的生存质量,这是医学创新的希望与力量。
“人工细胞快递员”:
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协同作战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态势。
如何精准命中癌细胞、保护正常组织,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希望?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肖海华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黄帆团队的研究成果:基于合成高密度脂蛋白的纳米盘载体。
这些纳米盘载体,好比一群直径仅10纳米、形似“圆盘”的“特种兵”悄然潜入肿瘤组织,不仅携带化疗“弹药”精准打击癌细胞,更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协同作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妇产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建六介绍,三大团队联合,选用能诱导DNA损伤并激活免疫的四价铂前药作为核心“弹药”,通过仿生设计,将其与磷脂等自组装成“人工细胞快递员”。
这项技术破解了传统化疗的治疗困境,在子宫内膜癌等肿瘤治疗中获得较高的抑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