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相山区社区治理面临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多、居民需求多元化的挑战,传统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社区工作者数量有限与事务繁杂的矛盾日益突出,单一的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破解这一困局,相山区创新推出“一岗通办”改革,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打破业务壁垒,打造“全能型”社区工作者队伍。该模式设置“百通岗”,实现“一人受理、全程通办”,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改革实施后,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更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破业务壁垒构建全能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分散的业务窗口,设立“百通岗”,将社保、民政、卫生健康等高频事项纳入“一岗通办”范围,实现“一人在岗、事项通办”。编制工作手册,梳理总结90余项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制作《工作流程导图》,明确每项业务的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和时限,消除岗位间的业务壁垒。    释放人员力量提升便民服务质效。通过设置“百通岗”,增加“一岗通办”服务台100余个,700余名社区工作者从办公桌上解放出来,打破原有的“等居民上门”服务模式,改为“送服务上门”,社区工作人员常态下沉小区(网格),主动上门入户解决居民群众诉求。2024年以来,累计下沉走访15万余次,解决楼道照明、充电桩设置等民生问题35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真正将基层减负效能释放到为群众办实事上。“一工区21栋二楼楼道灯不亮了,上下楼不方便,希望得到解决。”相山区供电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孙文娜在下沉走访中,收到了居民段磊反映的问题。随即联系专业维修人员更换楼道灯,不到一天时间,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整合服务资源打造便民服务阵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迭代升级”工程,推动社区党群服务大厅“三去一改”(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亲民化改造),全面推行便捷高效的开放式办理窗口,让服务流程更透明、群众办事更顺畅。积极整合辖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资源力量,进一步延伸党群服务阵地的服务触角,让服务更贴近群众生活,建设小区(网格)党群服务阵地80余个。
    强化能力建设培育全能型工作队伍。采用“理论培训+实操演练+以老带新”模式,开展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通过轮岗、横向交流、外出挂职、技能比武等形式,拓宽社区工作者工作思路、提高综合素质,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业务能手转变。
    通过全面推广“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使社区对居民诉求的把握更精准、解决民生问题更高效。服务效率提升。“一岗通办”模式大量减少了岗位冗余,窗口人员精简80%以上,通过流程整合实现简单业务即时办结,群众平均办事时间缩短50%以上。治理力量下沉。社区工作者当值时长同比减少40%,上门服务时间由30%提升到60%以上,常态化下沉网格开展服务。群众满意度提高。通过“家门口”服务体系构建,居民获得感显著增强,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网实现“民需即响应”,相关做法获居民广泛认可。“一岗通办”百姓事入选“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