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聚焦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供给,以养老服务“小切口”推动民生保障品质实现“大提升”。 坚持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大力推广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建设,采用“一中心多站点”模式,集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功能,现已建成并高效运营3家综合体,入住率达91%,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专业服务;聚焦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等需求,稳妥有序撤并整合4家农村敬老院,投入180余万元改造升级市级失能特困供养中心和13家农村敬老院,提高公共养老服务整体辐射效应。通过推行公建民营、深化政企合作、扩大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广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54家,其中由社会资本运营的比例已达89%,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良好发展态势。
注重以标准化、智慧化为抓手,持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和管理效能。以市福利院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为引领,积极推广运用养老行业标准及28项省级地方标准,并通过“送训上门”等方式,加强护理服务与安全管理培训,推动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迈进。依托私有云服务、视频联网和数据统计分析技术,搭建“养老服务智慧监管平台”,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构建“线上管理、线下运作”机制,形成权责分工明确、信息共享互通、服务有序衔接的养老服务供给网络。
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强服务的精准性与可及性。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完成647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涵盖防跌倒设施安装、线路改造、地面硬化等项目,有效提升居家安全水平,同时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周探访全覆盖,组建由助老员、社工、志愿者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为2800余名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确保“养老不离家”,并率先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集中照护,累计为821人次困难老年人落实中央财政集中照护补助71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家庭照护压力。坚持公益便民原则,优化布局老年食堂(助餐点)42个,打造“政府+慈善”“社区+企业”助餐模式,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差异化补贴,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就餐或送餐服务,累计服务超30余万人次。
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健康、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培育“行业+”新业态,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敬老院医疗巡诊服务100%全覆盖,4家医养结合机构共配置护理型床位479张,实现医生定期坐诊、护士日常巡诊,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直达床边。紧抓长三角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打造方塘板桥、云梯千秋康养村,推进凤形山养老综合体、数智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并提供交通、住宿、医疗“一站式”保障,让老年人在领略山水之美、感受人文之韵中颐养身心,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